首 页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徐言生:匠心筑梦山海情

2025年08月05日 16:46      点击:[]


八载春秋,跨越山海;一颗匠心,无怨无悔。从岭南水乡到河西走廊,他以教育为舟、以信念为帆、以初心为桨,在东西部职教协作事业的时代洪流中破浪前行,在携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续写“山海情”,以实际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题记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中,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徐言生的名字与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东西部教育协作行动紧密相连。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年近花甲的他毅然全职扎根西北戈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赤诚答卷,以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初心如炬:筚路蓝缕向阳而行,筑梦职教西行路

2017年隆冬时节,徐言生只身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顺德来到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山丹,第一次来到有着光荣历史的山丹培黎学校。

山丹培黎学校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2年创办,开创并实践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同志担任山丹培黎学校首任名誉校长长达14年。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赓续红色职教基因,2019年,甘肃省政府决定在山丹培黎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培黎职业学院。然而,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地区发展差距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彼时的山丹培黎学校在筹建过程中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短缺等一系列建设难题。正是在学院筹建的关键时期,2019年,徐言生只身赴甘肃,在该校设立“徐言生教授名师工作室”,从零起步建设机电类高职专业,开启了筚路蓝缕的拓荒之路。

山高路远,见证山海情长;条件艰苦,更显勇毅担当。徐言生深知前路维艰,更明晓使命之重,他以智力帮扶作为破局之钥——联络全国制冷空调行业组织、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海尔等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汇聚20余位学界业界专家,为西北地区首个高职层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擘画蓝图。该专业精准对接张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需求,填补了区域冷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关键支点。

资源建设刻不容缓。徐言生多方奔走,累计为培黎筹措价值逾2000万元的实训设备与教学资源。其中一段佳话令人动容:在为广东三向智能科技公司无偿解决技术难题后,徐言生婉拒企业10万元酬金,转而恳请企业将这些资金捐赠给培黎教育基金会。企业负责人被他这份教育情怀深深打动,当即决定追加捐赠价值超200万元的先进设备,助力建成培黎首个“岗课赛证”融合的制冷空调实训中心。

晨曦微露时规划实训室布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华灯初上时培训师资、指导学生备赛……徐言生言传身教,培育出培黎首批制冷专业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中崭露锋芒。培黎教师由衷赞叹:“徐教授是新时代的 ‘路易·艾黎’,他带来的不仅是硬件设施,更是沿海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希望火种!”

使命担当:组团协作系统赋能,擘画发展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山丹培黎学校的成长,2019年8月20日亲临该校视察,作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并高度评价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办学理念的当代价值,为学校发展擘画了蓝图、锚定了航向、注入了澎湃动力。

正在培黎支教的徐言生听闻此消息,倍感振奋,彻夜难眠。

立足培黎职业学院深厚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使命,202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正式发函,组织广东省5所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由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牵头,对培黎职业学院实施“组团式”协作帮扶。基于对徐言生前期帮扶成效与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上级委任其担任“广东优质高职院校协作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培黎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

面对重任,徐言生勇毅担当,全力推动帮扶工作向体系化、深层次发展。

相较于常规帮扶,培黎“组团式”协作帮扶作为政策引领下的创新探索,面临更大挑战。协调广东五校资源投入成为徐言生首先面临的难题。他密集往返于五校之间,以诚意沟通、以智慧协调。这位年逾半百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以赤子之心投身东西协作事业,深深感召了各方,有效激发了参与院校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徐言生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创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全面指导、全程参与、全链协同”的“三全”协作模式——横向全面指导,在学校建设层面,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科技服务、学生管理等各领域,均有协作院校提供精准指导;纵向全程参与,贯穿学校管理、二级学院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实施等教育教学全流程各环节,协作院校均深度参与;竖向全链协同,构建了由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甘肃、广东、江苏三省教育厅协调,协作工作组办公室统筹,驻点干部落实的四级协同管理链条。这一创新模式有力驱动了培黎职业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成效显著,得到了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在高效统筹帮扶协作的同时,徐言生更以职教专家身份躬身一线,将专业优势融入帮扶实践。他精心指导培黎“纸烙画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的培育与申报,该成果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该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学校发出专函向他致谢。

新冠疫情期间,徐言生创新实施“双地远程同步实训”模式——在广东顺德的实训室亲自示范操作,让甘肃培黎的师生通过高清直播同步观看学习、互动答疑。南方日报以《高质量“金课”培养大国工匠》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徐言生提出并参加“1+1+1”工匠精神协同培养活动,该活动联动10名“佛山大城工匠”,以及顺职大与培黎职院各10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1个月的“结对传承”。期间,学生深入企业,与工匠同劳动、悟匠心。参与活动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跟全国劳模、大城工匠朝夕相处,亲手实践,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精益求精,什么是实业报国!”

徐言生还带头慷慨解囊、爱心助学。为解决部分贫困学生参与培养活动及往返交通的费用,他个人带头捐赠5000元并发动自己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捐款1万元。

赤诚奉献:全职支教深改攻坚,戈壁绽放职教花

走进培黎职院的实训室,来自江苏高校的专家正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新型电力系统;教室里,来自广东文旅企业的高管正讲授数字化运营实务;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中,学生正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课程……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东西部协作赋能培黎职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3年6月以来,教育部将协作院校扩展至粤、苏两省9所高水平院校。培黎职院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锚定“五金”建设目标,在协作院校的倾力帮扶下,持续推动综合办学实力提升。 

协作帮扶进入新阶段,组织上经过郑重考量,提出希望徐言生全职到培黎职院挂职一年,担任该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全面分管教学、科研及帮扶协作工作。对此,徐言生义无反顾接受重托。当原定一年挂职期即将结束时,组织上考虑其年龄和身体状况询问其能否延长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同意再续一年。

立足新的起点,肩负更重的责任。徐言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构建育人新体系。他将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要求深度结合,创新构建并全面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做创一体”的特色化育人体系;在全校范围内主持开展基于“能力图谱分析”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工作,通过精准解析岗位能力需求并映射到课程与教学环节,开创了全国高职院校系统性能力导向人才培养的先河。

徐言生聚焦教师培养这一育人关键支点,以精准化、系统化的举措,激活并持续赋能教师队伍发展新动能。他推行基于课程及细化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师团队建设及个人发展规划”模式,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实施精准培养。他坚持每周组织半天的二级学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业务学习会,亲自授课辅导,着力提升中层干部教学管理水平与改革引领能力。

培黎职院青年教师丁瑾在顺职大跟岗学习期间,徐言生不仅在工作上倾囊相授,也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他自掏经费支持丁瑾开展教研教改,对其撰写的论文逐字批改至深夜。在徐言生的全力帮助下,丁瑾迅速成长为培黎职院的骨干教师。

培黎职院另一位教师卢增民,也在徐言生的长期指导支持下,成功获评“张掖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培黎职院的青年教师们都说:“只要是培黎老师需要的,徐院长都竭尽全力。他既是引领我们专业成长的严师,更是关怀备至的兄长……”

全职挂职期间,徐言生面临的不只是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更有身体上的严峻考验。严冬时节的甘肃山丹,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空气湿度长期在15%左右,还偶发沙尘天气;频繁往返广东甘肃,两地温差有时达到40多摄氏度——这对长期生活在南方地区、已年近花甲的徐言生的身体健康形成了较大影响。

一次体检中,徐言生检查出患有肺结节和慢性咽炎,医生明确建议他避免再赴高原和干冷地区,但徐言生选择向家人和单位隐瞒病情,在电话中安慰家人一切都好……8年间,他往返广东甘肃两地上百次,经常凌晨两三点抵达住所或出发赶路;其个人承担的交通费用、邀请专家赴培黎指导费用等累计超10万元。

在徐言生及其团队努力下,在协作院校协作支持下,近年来,培黎职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条件全面改善,专业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拓展,于2025年入选甘肃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徐言生倾力打造的培黎职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已成为服务区域冷链物流产业的“人才引擎”;其主导探索形成的“集成-融合-创生-辐射”西部职业院校发展路径,为西部职业院校在协作帮扶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范式。

躬耕教坛:建强专业潜心育人,工匠精神映初心

在培黎职院的校园里,“教授”这一声呼唤,是师生们对徐言生老师独有的亲切称谓,承载着沉甸甸的感念与温情。而在顺职大,“大师”这一尊称,则凝聚着同事们对他高山景行般的由衷敬仰。这份敬仰,既源于他躬身职教事业的重大建树,更根植于其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情怀与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徐言生在职业教育的热土躬耕20余载,成为教师之前,他曾在企业工作了15年。他深知技能人才培养必须扎根实践。为此,他在校内创立空调维修中心,将课堂延伸至真实场景:攀高爬低检修设备,在吊顶层不足一米的狭窄空间内匍匐指导,身体力行诠释“知行合一”。

徐言生深知高质量就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初入教坛,他便精心绘制“珠三角制冷企业走访路线图”,两年间走访上百家企业。即使多次遭遇“门难进、脸难看”的困境,即使带学生面试途中遭小偷扒窃,也未曾动摇其搭建校企桥梁的决心。为突破校企合作壁垒,徐言生以精湛技术与无私奉献赢得企业信任,在繁重工作之余长期无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员工培训,寒暑假成为他的另一个“工作时段”。一年寒冬,为攻克企业在山东的技术难题,徐言生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奋战月余,设备每个调试周期长达30多小时,他通宵值守,手脚布满冻疮,最终换来项目成功。

作为专业带头人,徐言生精心为青年教师定制企业实践、学历提升、职称晋升“成长路线图”,倾力提供资源,主动分担教学任务,悉心指导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开展博士后研究。在他的引领下,专业内2人成长为省级教学名师,还培养出学校首位广东青年珠江学者。他所带领的专业成为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其所在的能源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他本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教育部在“教育家精神”宣传专栏中,以“言传身教,师德为先”为题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教师是我最根本的角色,教师意味着责任与奉献。把教育的星火洒向大西北,让那里的雏鹰们飞得更高更远,这会是我一生的骄傲。”徐言生说,“我愿以这萤萤之火,引燃戈壁学子心中梦想,共育职教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灼灼其华。”

家国情怀显忠诚,倾情奉献展担当。从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到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教师,再到博学笃行的全国优秀教师;从单枪匹马独闯西北的“破冰者”,到两省九校组团帮扶的“设计师”,再到全职挂职独当一面的“领路人”——徐言生以实际行动做教育家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上挺膺担当、无悔前行。

上一条:【讲述我的育人故事】2025年教师节主题短片:师者匠心 润育桃李
下一条:【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宋玉宏:不断进取的学习者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东路   邮政编码:528000
收费咨询热线:0757-22327061    收费投诉举报热线:0757-22327209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1413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15086号
Copyright © 2025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