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5日,在我院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会上,专家组认为我院申报的“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初具特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2006年3月17日,在《19岁大学生免费观看电视剧软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上,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认为我院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人文高职。为进一步推进我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工作,6月10日,我院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高教所副所长、博士杨颉,北京大学教育学员讲师、博士林小英,汕头大学讲师、博士陈小红,厦门大学在读博士殷小平等4位教育学博士来学院共商高职通识教育发展大计。我院院长陈智,副院长何锐连、罗勇武,纪委书记谭谦章及相关部门的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陈智院长主持。
座谈会上,陈智院长向4位博士简要地介绍我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院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陈智院长说,实施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处理好4个关系,一是按照通识课程设置的广度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3种模块;二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两种教育,而是一个人所应该接受的教育的两个方面;三是通识教育涵盖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使“做事”与“做人”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便于实施;四是通识教育重在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的是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陶冶作用,而通才教育强调人的知识的广博性和工具性价值。
在听取了陈智院长的介绍后,杨颉博士在盘点了通识教育各家观点之后认为,高职实施通识教育,要从培养职业人、创业人、社会人和地球人的系列层次出发来设置综合化的课程和核心课程,此外,传统背景下成长的教师要突破各自学科基础性知识的樊篱,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同学习,共提高。林小英博士认为,实施通识教育要与学院的办学理念相吻合,“立足地方”即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转换来培养能探索社会事务、负责任的社会公民。陈小红博士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在实践,为此,要以实践为原点,建立通识化专业课和专业化通识课程,使学生在学到技能(做事)的同时,感悟为人的真谛。殷小平博士则从哲学的高度论述“通识教育就是成人教育”,而要实施通识教育,除了有校长的提倡外,还要有一支团队来共同推动才行。
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随后,4位博士兴致勃勃地参观校园和实训室。
据悉,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以“海峡两岸技职(高职)教育与通识教育互动与融合”为主题的研讨会将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