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我校承办的“2025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培育与专业群建设水平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开班。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25人齐聚我校,共同探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专业群建设的创新实践。
活动伊始,培训班学员在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引导下,实地参观了校内智能家电示范产线及佛山市机器人智能感控重点实验室。通过现场观摩工业机器人自动上下料、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系统运行等先进场景,参访团对我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数字化转型应用展示厅,参访团深入了解我校如何通过“专业群+公司”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学生从课堂走向产业一线。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特别展示了科研团队在机器人智能感控、AI视觉算法、特种机器人研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如“12轴无人喷涂机器人系统”“智能划线机器人”等,彰显了学校在工业4.0技术研发与应用中的硬核实力。
随后,我校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作《建设“展研创育”多维共融工业4.0中心,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主题报告。她系统介绍了我校依托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构建“展(展示)、研(研究)、创(创新)、育(育人)”一体化平台的实践路径,并指出,该中心通过“平台依托、项目纽带、产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覆盖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训赛融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第二场报告中,我校智能制造学院教授在题为《数字孪生驱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报告中,分享了我校在数字孪生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探索。他通过联塑集团数字孪生车间、美的微波炉虚拟工厂等典型案例,展示了“企业项目+学生团队+导师引领”的“3+2+1”金字塔式培养模式如何实现“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并介绍了学校通过承接政府、龙头企业及国际项目,累计培养200余名数字化人才,并孵化出佛山市层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学生创业团队的成果。
培训期间,学员们与我校教师团队就“如何将产业真实需求融入课程设计”“专业群建设如何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教学成果培育的实践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员纷纷表示,顺职大通过构建“展研创育”多维共融的工业4.0创新平台,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践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形成的“专业群+公司”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与高质量人才保障机制,更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树立了标杆示范作用,其经验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
智能制造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也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培育与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顺职大方案”。

供稿:范淇元
审核:饶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