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要闻

我校承办“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师‘教研赛’一体化能力提升国培班”

2025年06月28日 19: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6月15日至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师‘教研赛’一体化能力提升国培班”在顺德举行。来自全省30余所高职院校的40名思政课骨干教师通过14天沉浸式培训,系统掌握AI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前沿方法,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此次培训创新构建“政策理论筑基-技术工具实操-教研赛一体化”培养体系,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探索出智能时代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的广东路径”。

AI赋能教学创新 构建智慧思政“新生态”

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小东教授在开班仪式上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通过AI工具赋能教学设计、科研创新与竞赛实战,加快推动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将AI技术应用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经验贯穿培训全程,形成“工具掌握-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的三阶培养模式。

培训首日,学员便通过“数字人制作”实操课开启AI探索之旅。在佛山市极速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指导下,学员仅用30分钟就完成“形象克隆-声音克隆-视频合成”全流程,生成专属数字分身。针对思政课教学痛点,培训系统设计AI工具应用模块:超星泛雅集团讲师王萍详解学习通平台的AI学情分析、智能批改功能,实现“作业批阅效率提升300%”;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倪海锡演示的“文生PPT”“文生音视频”技术,让教学准备时间大幅“瘦身”;智能制造学院副研究员罗朝晖指导学员基于“扣子空间”平台开发AI智能体,两小时内便完成从原理认知到教育应用的跨越。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教师黄小洁在学习日志中感慨,“从前觉得AI遥不可及,现在已能熟练用AI生成互动式教学素材,课堂吸引力显著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肖薇薇教授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哲学基础》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智慧课程平台构建全景式的智慧课堂。数据显示,培训期间学员累计完成AI工具实操任务28项,生成数字教学资源包40套,其中3个VR教学案例被收录入“大湾区思政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平台”。华南师范大学张永刚教授在“总体屏幕时代思政课创新”讲座中评价,“当投影屏的专业性、手机屏的灵活性、VR屏的沉浸性三屏融合,思政课终于突破了‘黑板+讲台’的物理限制,实现与数字原生代学生的认知同频。”

“教研赛”一体化设计提升教师能力“新维度”

本次培训突破传统师资培训的单一维度,以“教学-科研-比赛”一体化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思政课教师“教学为基-科研赋能-竞赛校验”的闭环培养体系。

在教学设计环节,培训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剖析-工具实操”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婷婷副教授通过拆解“AI+案例教学法”,指导学员利用AI生成差异化教案;在课堂实施阶段,学员运用“AI智能体”实现学习诊断与个性化辅导,某学员开发的“思政答题助手”通过在本校试用,错题分析准确率达92%。

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培训设计出“AI辅助选题-文献分析-数据建模-论文生成”的全链条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美玲副教授演示如何用AI工具分析历年社科项目指南,通过“概念缩小法”精准定位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严哲博士展示的跨语言文献分析技术,将外文资料翻译效率提升80%。

在教学比赛打磨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浩然副教授以“驾驭AI的5R法”为核心,系统拆解教学比赛备赛流程,指导学员用AI工具研读比赛规则、分析获奖案例,智能生成教学设计框架,辅助撰写教学反思。学员表示运用AI生成的“学情分析图”“智能教案”等材料,能使备赛效率提升50%。

产教融合深度探索推动理实一体“新突破”

培训突破校园围墙,构建“高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网络,通过企业研学、德育实践等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耦合。在美的库卡机器人公司,学员沿着“高精度元件加工-敏捷流水线装配-严谨测试”的生产链,捕捉到“工业机器人精度与工匠精神”的育人结合点。库卡工程师现场演示的焊接机器人0.01毫米误差控制,成为“精益求精”最好的教学案例。在学员自主开展的顺德本土文化研学中,部分学员运用培训所学的AI技术对香云纱织造技艺、龙舟精神等地方元素进行数字化采集。通过720度全景拍摄与AI语义分析,生成“非遗里的思政”教学资源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同彬教授在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中强调,“只有扎根地方文化沃土,思政课才能避免‘悬空授课’,AI技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可能。”

在“AI生成教案的版权争议”“智能体与学生情感交互的尺度”等议题讨论中,学员形成共识:技术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正如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在思政课建设报告中指出,AI赋能必须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在涉及价值观引导的内容上,人工审核不可替代。

作为大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的成果转化项目,本次培训与“大湾区思政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形成联动。一方面,联盟前期建设的优质思政案例为学员学习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另一方面,本期培训中形成的优质思政资源也将被遴选为联盟资源向全国师生开放共享。学员既是资源受益者,更是改革引领者。

随着结业证书的颁发,40名学员带着AI赋能的新技能奔赴教学一线。当技术工具与人文情怀共振,思政教育才能兼具科学高度与育人温度。为期两周的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提升之旅,更是一场智能时代思政教育范式革新的探索之旅,其产生的辐射效应或将深远影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未来图景。

供稿:吴浩然、吴祖妍

审核:李霞

上一条:我校承办2025年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合唱技能及美育素养培训班(国培)​
下一条:青春不散场,梦想正启航!我校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东路   邮政编码:528000
收费咨询热线:0757-22327061    收费投诉举报热线:0757-22327209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1413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15086号
Copyright © 2025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